CivAx 最近的时间轴更新
CivAx

CivAx

🏢  HSBC
V2EX 第 285337 号会员,加入于 2018-01-22 15:12:22 +08:00
今日活跃度排名 3065
rm -f rm
根据 CivAx 的设置,主题列表被隐藏
二手交易 相关的信息,包括已关闭的交易,不会被隐藏
CivAx 最近回复了
@anonymous00 #58 “你无非是想暗示不同 Case 间存在各异偏差”,已经从认知上暴露你自己了。此报告处只从沪、京采样了 7 个 PwC 经手审计的企业数据,到你这就成了“择案释经”。这说明什么?说明你不仅不懂审计,你甚至连数据是怎么来的都不懂,全靠拾 AI 牙慧,被动接受三流信息。

“你说的那些难道不是税?” 我不仅点出了你对 TTCR 一无所知,而且 Paying Taxes 里面加权评分时相当大部分的税种中国并不收取,给你下了个套你还真踩进去了,精彩。

“单独挑出中间年份年,又能说明什么?难道后续 24-25 年相同的数据也是凑数?” 因为 WBG 自 20 年停发,而 OECD 国家的统计数据仅有香港不包含大陆,你的 AI 不仅自 19 年开始,直到 25 年都填了个凑数的答案,而且更是连凑数都凑不明白,甚至不知道该去哪里找答案来凑数。你不仅对 AI 的审查失责,你甚至连数据来源又没搞懂,就急不可耐地摆出一幅 nobody knows economic better than I do 的懂王姿态,动物的发情期求偶也就不过如此猴急而已。

“不料护主心切……经我反复提醒……赵家人……割让……鸡蛋里挑起了骨头”,结果你自己在 2025 年 11 月 11 日 10 点 22 分 UTC 的回答完美自嘲了。

你不仅 “明显也是立场先行、观点在后” ,在我给出切实的数据信源证伪你的道听途说后,更是 “只要不愿接受其结果,也完全可用 ‘以偏概全‘ 加以否定,”。这下自己试图给别人贴的 “大部分国人的 ‘立场为先’ 之惯性” 又贴回到了你自己的脑门上,而且更是如自己所说的 “相当强大且顽固”。

全程在输出观点,事实证据是一句话摆不出来的,已经知道你是个什么底边水平了,Block 了,蛆在哪里都是蛆,墙内一样,墙外也一样。
@anonymous00 #55 蚌埠住了,举例举出来一个 PwC 参与制定的 Paying Taxes ,这玩意儿我还真看。

到头来你自己连网页都懒得翻,打嘴炮全依仗 AI 拉出来一的份表,却连基本的 TTCR 释义都没整明白就开始装懂爷。

“Doing Business uses a case scenario to measure the taxes and contributions paid by a standardized business and the complexity of an economy’s tax compliance system” 这句话就挂在报告的扉页上,什么叫 case study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里面只统计了上海和北京?你如果英文不及格,你哪怕开网页翻译呢?

张嘴来一句 “税收 + 社保,主要基于京沪数据”,TTCR 只包含这些统计口径吗?财产税记不记? turnover tax 记不记?社会责任支出和 labour tax 记不记?搞清楚了再说话。

Paying Taxes 的网页查表数据只列到 2018 年,19 - 20 年的数据仅提供 Excel 。你找的不知道什么三流 AI 总结不出个玩意儿,2019 年以后的数据就开始往上凑数填同样的数字,你自己甚至没发现。

长篇大论我还当你真有料,原来不是上 YTB 搜满口胡言的视频就是靠 AI 代笔,脑子放空键盘 CV 一按,点 “回复” 就行了,原来讲话都可以不用动脑,太轻松了。

你如果只会产出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赛博乐色,你还是别浪费我时间了。你这种思维钙化的人一开辩题就先把对方的屁股坐哪落实好,然后给我扣个舔赵的帽子就开始引乱经据邪典,真把大伙都整笑了。
@anonymous00 #53 道理是讲不出来的,连反驳都做不到,而所谓的 “例子” 是上 Youtube 拾人牙慧来的,扣帽子是一套一套的,消息面全靠管中窥豹、身边采样,证券研究报告是一点不读。端着一幅中年老登 “我就是比你懂” 的讳莫高深的样子,三言两语里憋不出一句有用信息。

你自以为是成这样我就只能顺从你了,你说的都对,祝福你早日脱离原生国家,能早日找到你的 Wonderland 。
https://civ.ax/bucket/v2ex/comments.png

图已经附在上面了,你说的视频 “不包含挑唆或对立意图,不妨一看,自行判断”,有没有此类意图我已经解释得很明白了,甚至靠大量的 misinformation 和 biases ,只要遇到对自己不利的结论,就开始扭曲论证并强调 “过程错误”。

我建议你自己好好 “自行判断”。
@anonymous00 #49 我觉得你自以为是的言论非常搞笑,我不经营企业,但我友女在 PwC 直接面向企业做财务审计,我不仅有基础财会知识,我甚至聊出来的东西得未必比你知道的少。

一上来直接 “你不具备财经、金融类知识”,那么我告诉你,我就在 HSBC 。然后接一句 “……根本不知道国内的政府财政收入中,个税的占比才多少”,你有没有想过,美、日、英均是以直接税为主,主要向个人征税;而中国以间接税为主,主要由企业纳税,两国体制决定了中国有更强的统筹财政收入能力,有更强的资本来调控社会面经济,甚至当消费品的市场调控机制失败的时候,有能力靠补贴乃至强有力的控价来稳定市场价格,反例则是连米价都解决不了的日本、肉价都解决不了的美国。你只盯着税种途径,利弊是一点不看。

你说的 “而个体,不论身份,总是经济活动的末稍,最终将全盘负担。”,你有没有想过,每个城市的纳税大户几乎都是央企、或国有控股为主的企业,这些企业拉出个名单来,几乎不制造消费品。你觉得中国的以企业纳税为主的制度,会跟你手里三块五的可乐涨价有什么关系吗?

2025 年公开的 500 强纳税表可查的深圳纳税前五名:

- 腾讯纳税 592 亿元,非消费品行业,民企;
- 华润集团 444 亿元,下属企业生产消费品,但主业是地产行业,且是央企;
- 招商银行 320 亿元,不生产消费品,金融行业,央企招商局的全资下属企业;
- 比亚迪 228 亿元,生产消费品及工业行业,民企;
- 万科集团纳税 199 亿元,非消费品行业,且已被国有控股。

前五名里一家只有一家制造消费品的民企,这种情况下你觉得被国家征税的 “纳税大户” 跟民众的 “日常消费支出” 有多大关系?

如果你要聊企业所得税利率那我更懂了,安永 25 年 7 月的最新统计,中国的企业所得税利率是 25%,自 2008 年以来已经 17 年没有涨过了;而日本的企业所得税率是 23.2%,看着跟中国差不多,但最早能查到、据福布斯 14 年提供的数据,日本是从 40% 花了 10 年才降到这个数的,你还觉得企业利得税差别有多大吗?
@anonymous00 #46 我希望你可以明确列出你所举的实际 “隐形赋税”,而不是在这里拾人牙慧泛泛而谈。
才上了四个月班就开始想逃避工作……大学那种睡到自然醒上课、五点下课了就能窝宿舍打游戏到凌晨的 schedule ,你真觉得由劳资关系构成的现代社会能容许吗?

工作内容不感兴趣这是纯粹是无力解决现状、又想逃避的借口,我第一份工作还在给绿盟做政府采购合同的假标围标呢。你背景不硬、学历也不显赫,第一份工作还想找如意的闲差?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好事。

至于你想润,润这个出路我研究三年了,随着我的工资涨到日本都几乎给不出的水平,我就再也不考虑了。你润出去后你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对方出于什么考虑,会招一个需要额外付出签证、行政、保险成本的你,而不是本国的工人?

就拿你最向往的日本,日本的工作时间如果真有画的那么好听,那我在路上看见的赶不上末班电车的醉酒社畜是什么东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传统西方国家就更异想天开了,你靠什么去跟有语言优势的老墨、印度人、中东人拼?人家英语比你好,要价比你低,而且铁了心不回国背水一战能够把自己作为下贱的人肉干电池出卖劳动力就为了一纸居留身份,你有这个魄力吗?

何况日本税率跟中国的税率可不是一码事,我这个收入在中国每年净值也就只有 16% 的五险一金税费支出而已,直接汇率等价到 850 万日元可是要交至少 26%,而且房租、饮食、交通的开销也不是跟你闹着玩的,日本可没有中国这种 10 元以内地铁能坐到终点站的慈善公共服务;日本的预制菜便当在非打折时段一份也要二三十人民币,你看看你附近的便利店,饭点 15 块钱内绝对能吃饱;房租就更恐怖了,B 站大把看房视频,建议自己感受一下。

Remote 工作我恰好待过,还待了两年,只能说 Remote 除了币圈和 Web3 这种灰色产业,还有大把的正经公司。但 Remote 真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可以上班挂着 Teams 躺床上打瞌睡的悠闲。拿你最在意的 “个人时间” 来说,Remote 会出现的问题在于没人知道自己能否安全脱离工作,“远程” 代表所有人都默认对方在线。除非跨国企业这种有完善的远程运作经验的,否则 “作坊” 级的公司一定会出现我经历过的这种情况。

如果对你来说比较抽象,那么你想象一下这种场景:5 点 40 分了,老师讲课到一半突然走了,没人知道到底下没下课。你跟几个胆子大的同学起身走了。出门逛到小吃街刚点好菜,辅导员一个电话叫你们回去上课。好不容易下课回宿舍,洗完澡鏖战正酣的时候,辅导员又一个电话打过来说全员上课。

建议好好上一年班接受一下社会教育,你现在不是闲散大学生了。实在不行花呗买台 iPhone 买块 5090 ,从经济面上压一压脑子里那些念头,别躺床上净瞎想有的没的。
12 天前
回复了 reid567 创建的主题 职场话题 [offer 选择] 汇丰外包和 ncs 外包
今年开那么少吗? 22 年的时候 HSBC 能开 26K ,SCB 能开 28K 。不过汇丰有年底开人的陋习,每年都这样。
@yedkk 都是按部门轮班 OnCall 的,ERT 和 SROE 就坐我们隔壁办公室,我很清楚。
正规的外资公司都会有独立的 On Call 部门,不会全员 On Call 。同时这些公司如果不允许 BYOD (通常是禁止的),那么下班后配发的电脑一盖,谁也找不到谁的。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Solana   ·   584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15ms · UTC 01:44 · PVG 09:44 · LAX 17:44 · JFK 20:4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