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GeruzoniAnsasu  ›  全部回复第 120 页 / 共 142 页
回复总数  2826
1 ...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 142  
2018-12-29 18:38:33 +08:00
回复了 mseasons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你们有没有那种对眼前事物失去控制的感觉?
我还以为是什么“逐渐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之类的

原来只是不会写代码
小问题小问题

修炼修炼心灵感应就好了(
2018-12-29 12:51:03 +08:00
回复了 Afree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我就想问问,为什么没有全部是女程序员上的网站?
1. 有基本全是女性专注女性向话题的网站
2. 有基本全是程序员专注技术向话题的网站
3. 你想聊什么?

就那种上来先默认直男=低智舔狗
然后
啪,你直男
啪,直男真不会聊天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
反正我也会先
啪,又一个咪蒙

然后躲远点
2018-12-29 12:27:19 +08:00
回复了 d0m2o08 创建的主题 Linux 给各位看个骚操作
lz:

rm -rf projects/project1/workspace
rm -rf projects/project2/workspace
rm -rf projects/project3/workspace
rm -rf projects/project4/workspace

完事了
这什么大神才能写得 find 出这样的命令,脱裤子放屁!
2018-12-28 18:30:50 +08:00
回复了 est 创建的主题 随想 如果一个比你聪明的人设计出来一套愚蠢的系统
看向 golang (
2018-12-28 17:02:45 +08:00
回复了 a226679594 创建的主题 Python 大神来指点一下小白 下载哪个版本 Python
@zvexhao 我觉得讲到递归都要提汉诺塔是个非常糟糕的例子,因为汉诺塔这个例子不够直观,算法也不简单,甚至说,你根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把 n 层移过去必须要先把 n-1 层全移过去”

甚至还不如 haskell 入门讲的那几个例子

求列表中最大元素的方法=>将列表的第一个元素与剩余元素组成的列表中的最大元素相比选出更大的
快速排序 => 确认左边的元素都小于右边的,再把左右两边各分成两半确认左边的小于右边的

斐波那契数列算是一个还好的例子,但变化为尾递归的思路也不是那么直观

最好的例子个人觉得是树状结构的搜索,非常容易自行思考得出也非常自然,但一开始估计比较少接触得到树状的数据结构
现在的所谓的 AI 无法解决不可列举的问题
如果计算机以后依旧可以抽象为图灵机
那么一定是状态机
这意味着它处理问题的方式必定是可数状态的集合,当然状态可以无限,但一定是可数的
如果目标问题无法以划分状态的方式描述,则无法用图灵机以至于计算机求解
比如只有模糊目标没有实现路径的问题,什么“五彩斑斓的黑”,什么“创造一个会写代码的机器”什么的
基于这种考虑,我甚至冥冥之中感觉到可自我学习并能解决任意问题的完备 AI 是不可实现的
比起纯粹用电路实现,人工培养低智能生物并用计算机去提高它们的能力甚至可能是更容易也更终极的 AI 方案

不管怎么说“很快会出现”至少要等到人类对计算机完全失望的那天,并在其之后
2018-12-28 14:38:01 +08:00
回复了 mzmxcvbn 创建的主题 Go 编程语言 golang 里关于 string 和[]byte 的一个小问题
2018-12-27 12:33:35 +08:00
回复了 imherer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请教各位大佬一个 go 处理 json 问题
如果 json 的结构会改变
那只能是 struct 嵌 map[string]interface 然后再 type assert 再转
go 处理 json 并没有 那么 灵活
从第二个回复起我就想起昨天的某个帖子
https://www.v2ex.com/t/520623
我开玩笑说跟人撕逼锻炼语言思维第二天就应验了?

所以 lz 你到底想争论什么

你是对民科有异议还是对量子纠缠有疑义还是对没有办法比光速更快地传递信息有疑义还是对膨胀有什么误解还是什么,我每个观点都回了但觉得很没意思,我真的只是想说网速有极限而已
@3dwelcome 假设一个 1 维世界在膨胀,类似数轴

你要从数轴 0 点往数轴 1 点发送信息

数轴空间在膨胀,1tick 前,0 点到 1 点的距离是 1 米,1tick 后,膨胀为 2 米,我们说膨胀速率是 1m/tick
然而 0 点到 2 点的距离,由于 0 到 1 膨胀了 1 米,1 到 2 膨胀了 1 米,所以 0 到 2 的距离在 1tick 的时间内从 2 米变化到了 4 米,2 点的远离速度比 1 点要快

好,现在假设这个世界的光速是 2m/tick,你在 0 点观察,从 1 点发出的信息在 1tick 内肯定能到达 0 点,具体多长时间不怕丢人我已经不会算了,但,从 4 点出发的信息永远到不了 0 点,因为 4 点与 0 点间的膨胀速度是 4m/tick,光赶不上



现在请重新考虑你的想法尝试在 0 点和 4 点间以不超过 2m/tick 的速度传递信息,任意方法
@3dwelcome 是,但无法传递任何信息,硬盘会以超过光的速度离任何东西都越来越远
@3dwelcome
我不仅知道量子纠缠仅仅是两个粒子的状态约束
我还知道量子态值不连续的结果来自于某个方程的解的序数
如果你有个学量子力学的同事给你开科普分享会你也会知道
科学家没有吵很多年,这些东西只要是相关专业的都要会算不然你考试不能及格

我真是闲的蛋疼才会向你解释
1 宇宙膨胀是空间的拉伸跟吹气球一样坐标点上每个数字的距离都在相互远离不存在相对运动也不可能相互逼近
2 正因为跟吹气球一样无论在宇宙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像在气球表面一样观测到的结果是相同的不是宇宙边缘膨胀速度更快准确的说是离观测者越远膨胀速度越快就好比在气球面上画两个相近的点吹气球这两个点远离的速度 v1 跟画两个相隔较远的点吹气球这两个点远离的速度 v2 是不一样的 v2 会比 v1 快虽然两个点在远离但两个点固定在空间上彼此并没有运动你无法通过这种方式从点 1 给点 2 传递任何东西
3 比如一条流动的河超过光速这个比喻已经错得不能更经典了不存在这种假设因为没有任何信息传递的速度会超过光速所以无法假设出一条比光快的河就像你无法假设“一个正确的错误命题”一样但我们可以假设一条跟光流动速度一样快的河然后你从 A 扔一根木棍给 B 你会发现扔出去的东西要经过无限久才能到达 B 这跟你上的那个图不可观测的宇宙区域本质上是同一个原理且这个狭义相对论的观点在高中就会有老师不明不白地瞎讲
4 做量子纠缠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确实存在纠缠这种现象证明两个粒子确实存在约束现在我们假设两个粒子的确存在约束怎么证明->首先生成一对纠缠态粒子然后把他们分开,分开很远并保持纠缠测一下 B 再测一下 A 确认 A+B 等于那个固定值也就是存在约束然后改变条件保持纠缠也就是比喻中的扭铁棍的过程然后再在各种距离上都试一遍试试 A+B=固定值的约束是不是一直都有就这样如果没有量子纠缠那么把一对粒子分开后他们应该会相互独立 A 的结果与 B 的结果完全无关才对但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 B 的结果永远跟 A 有一个约束关系以此证明量子纠缠的正确性并不是说把 AB 分开我把 A 的自旋扭成上 B 的自旋自动变成下这个扭自旋的过程必定是破坏纠缠的所以不可能产生你妄想的那种结果这种实验完全不是实验 A 与 B 的信息传递
5 我写这么多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写是希望你看转向看不懂看晕看花眼然后放弃看懂不想回复本来我也不希望这个帖子被移入什么水深火热本来我想说的两句话 1 民科既视感 2 最理想的情况网速可以优化到物理极限但极限也无法满足需求我也不懂为啥给台阶不下逮着自己薄弱的方向非要丢人现眼本来我们俩菜鸡互啄就没啥意思你啥都不懂我只懂名词拼写在这上面你想吵出什么结果我不明白
@3dwelcome 我求求你别脑洞了 网友们都气笑了
最理想的情况,可以优化到光纤材料介质光速极限,这是肯定的
但全球联网完美游戏体验确实是物理上的不可能
@3dwelcome 宇宙观测范围有限,因为膨胀的存在,越远红移会接近无限大以致远处的光必须经过无限久的时间才会穿到我们这,可视范围是这么来的


超越光速的概念很常见,但无法传递信息。
不要把人类已经知道的事当做未知重新解释一遍并试图用 A 牵强附会无关的 B
> 人类不知道的事情太多太多,要不断学习才行

说得没错,但把人类已经知道的事情当做未知重新解释一遍,算作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光速的意义是信息传播扩散的速度

无论用任何手段传递信息,从点 A 到点 B 都有时间极限,这个极限与光速相等,这是光速的意义
构造一个超越光速的概念非常简单,但这个概念必然无法传递信息

比如你可以很轻松地想象一个“以超越光的速度掠过地面的光束”,只需要在地球上用激光照向月球并且快速转动激光器即可,但这个光斑掠过的速度再快也无法从地球向月球以超越光的速度传递信息


宇宙膨胀的速度比光快,但依旧无法传递任何信息,点 A 到点 B 的空间扩散速率超越光速与“从点 A 向点 B 传递信息的速度极限等于光速”没有任何矛盾




量子纠缠的意义是,两个纠缠态的粒子,状态是相互决定的,仅仅是 A+B=固定值的约束而已,求出 A,B 就等于固定值-A,这就是量子纠缠的简化版,不知道你在脑洞什么升温改变概率的奇葩玩意。粒子产生之后它的状态就已经确定了,然后你先以必定低于光速的速度把两个粒子分开,再以必定低于光速的速度高速 B 你测量 A 的结果,然后 B 不用测了,就这么回事



给台阶不想下是不是民科的特点之一?
1 ...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 142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2136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44ms · UTC 16:11 · PVG 00:11 · LAX 09:11 · JFK 12:11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