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战贴:支持广电总局对英语用词的限制

2016-07-07 20:51:26 +08:00
 sumhat

以下全文转载自本人博客,无版权问题。

https://leonax.net/p/8295/support-restriction-to-english-words-by-sapprft/

**本文只讨论语言的使用问题,无关手游审查的新规,也不是给广电洗地,喷子请绕行。

事情的原由是广电对手游中英文用词的限制。简单来说,广电总局对手机游戏中出现的一些英语用词,比如 "new"、"warning" 等作了限制,一旦使用则不能上架。

这个规定自然会有一大堆人反对了,因为他们的游戏不能上架,不能赚钱了。但撇开商业因素来看,这个规定并没有什么不妥。在一个中文环境中使用英文(或其它语言),无非两个原因。一是觉得英文高大上,二是暂时没有公认的中文翻译。第二点通常出现在专业领域,大量的专业词汇来不及翻译,只好引用原文,这个之后再说。先来说说第一点。

凭什么英语就比中文高大上了,凭什么“ new ”就比“新”高大上,凭什么“ warning ”就比“警告 /注意”高大上。这种想法是一种直接的崇洋媚外。对于这些已经有公认翻译的词汇,使用中文来表达它们的意思,并不影响理解,也不会产生歧义。非要究其原因,只能是因为使用者觉得英文高大上,而中文不入流。

举个例子,如果博主也实行这种做法,那么本博客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 Today 我来和大家 introduce 一个新的 technology ,它的名字叫 metadotblahtology 。使用了这种新的 methodology ,程序员写 code 可以更加 efficient ,商业公司也可以更 profitable 。”

显然,多数人不喜欢阅读这样的文章。如果你不能接受这样的文章,那么为什么你可以接受在一个中文应用出现几个英语单词呢?大概是因为你能读懂那几个英文单词吧。大概是因为你“只”能读懂那几个英文单词吧。如果你觉得大量的英语对你是一种侮辱,那么少量的英语也会对那些完全不懂英语的人造成伤害。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

至于一些品牌或者缩略语,比如 NBA 和 FIFA ,如何译成中文。这也是一部分人喷广电的主要依据,因为译成中文就很别扭。比如 NBA 可能会译成“美职篮”, FIFA 大概就是“世足联”了。这是翻译人员的问题,而非语言本身的问题。有一些国际品牌一样有着优美的中文名,比如 BMW “宝马”、 Benz “奔驰”、 HP “惠普”等。即使没那么优美,一些常见品牌的中文名也是早已耳熟能详了,比如 KFC “肯德基”、 McDonald's “麦当劳”、 Coke Cola “可口可乐”等。这说明只要用心想,用力推广,大多数中文译名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如果 NBA 足够重视中国市场, FIFA 的下一任老板想多贪一点,他们一定能捣鼓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名称。

至于一些极端的例子,比如“道具 x 1 ”中的“ x ”也被算作是英文。这个只好认为是矫枉过正过程中的误伤。“矫枉过正”虽然指的是不好的事情,但实际操作中却又经常发生。举个例子,把一张有折痕的纸捋平,常见的做法是沿着折痕向反方向折一下,再回正。而“向反方向折一下”折一下这个动作,即为“矫枉过正”,要不然纸永远不会躺平。

从广电的角度来说,如果它不严格一些,摆出“矫枉过正”的态度,势必会有人偷工减料,懒得把一些英文改回来。而在矫正的过程中,广电躺枪也是必然。

总结,我支持在纯中文环境中使用纯粹的中文,也支持大家在纯英文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但请不要学了一两个英语单词就出来显摆。我希望中文能重现唐宋时期的辉煌,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常用词都要向外语借。

3349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游戏开发
329 条回复
kAzec
2016-07-08 02:10:58 +08:00
@sagnitude 登陆 block , tg 确实给了你“活着”的自由。
irgil
2016-07-08 02:16:21 +08:00
已 B ,楼主真的是智商低下
Perry
2016-07-08 02:16:51 +08:00
@Tyanboot 近平三年 666
kAzec
2016-07-08 02:21:50 +08:00
政府是人民用来管理国家机器的工具。工具本就没有所谓的自由概念,但(在民主国家里)如何使用工具则是人民的自由。一旦 zf 拥有了不受约束的“自由”,它必然是服务于统治阶层,而非人民。
Trim21
2016-07-08 02:24:13 +08:00
@sagnitude 对于公民,法不禁止既可为。对于政府,法无授权不禁止。
论坛上有个网址,介绍了手机游戏为什么不是出版物,为什么广电没有管辖的权利。
Trim21
2016-07-08 02:24:45 +08:00
@Trim21 法无授权既禁止,打错字
Tyanboot
2016-07-08 02:29:16 +08:00
@Perry 2333 图来自微博
cdy
2016-07-08 02:30:27 +08:00
我不要廣電來幫我選擇,也不要題主來幫我選擇,好不好?!
winduser
2016-07-08 02:36:39 +08:00
@sagnitude

使用英文、法文、德文等语言以故意彰显事物的先进性是从工业革命以来「未开化国家」所不断被灌输的概念。这个观念对于受到欺凌的近代中国来说,是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被灌输的概念。我自觉,在我的多年教育中,已经被这个观念深深影响,并且不自觉地喜欢阅读西文文献。我们在说明相关内容的时候,应当温情地理解我们在语言文字对西方的憧憬。

在使用语言上,我最近感触特别深的是网络上的文章已经不区分「的」、「地」到了我个人无法忍受的地步。不论我认可不认可,这是我所看到的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是不是普遍,我不敢确认;但是我们从这个现象中看到这样一个假设:每一个人都趋于不仔细地使用语言,甚至滥用语言。既然如此,如果用外来词方便,那么我们就会用外来词;如果中文方便,那么我们就用中文——事实上,中文在语法和组词上的宽松,已经给中文书写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是人们自发创造或使用的词语,是不可争辩的现象。

那么问题就来了:政府是不是可以「矫正」这些用法?我个人的看法是,不可以。政府不应当利用强制命令规定人民如何使用中文;只有所有该语言的使用者才能决定如何使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有规范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中中文使用的责任。在这一方面,它经常有矫枉过正之嫌,也有它实际的考虑。 NBA 、 FIFA 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好。 CCTV 及地方电视台面向的是全国、地方各个阶层的受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 FIFA 、 NBA 实际代表的英文全程和中文全称。使用中文名称,是帮助受众理解新闻内容,无可厚非。然而这里的关键问题是,首先,这样的行为是行政命令,其次,这样的行为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范。我反感的是,这样的行为应当是由新闻媒体自发性地建立适合自己受众的行文规范,而不是通过政府行政命令完成。

在上述的讨论中,大家的讨论应当在最重要的问题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来发布行政命令规范,是否合法、合理、合情?首先,正如我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印象一样,它经常管得太宽,那么它的诸多行政命令,是否可以以司法程序推翻,以证明其行政命令的不合法?此为不合法。由政府机关规范语言的使用,大多是螳臂当车,放诸全世界,我未闻有成功的案例,此为不合理。政府约束语言使用,造成民怨,身为政府部门是否应当反躬自省。此为不合情。

另外,题主举了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同时利用臆断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具有严重的论证瑕疵。之后,作者举出了「宝马」、「奔驰」的例子固然好,但是谁还记得当年「德律风」、「梵婀玲」这样的译法?当年已经出现了这样不知所云的音译,想必翻译者也是颇为痛苦。在现在文化交流如此频繁的时代,等着一个好译名出现,为何不在此之前先用英文,以便让读得懂英文的读者不至于不知所云呢?用只要「用心」,而断绝西文,实属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一点更是完全不能用在政府部门上。让政府来「矫枉过正」,那就是「流氓罪」横行、死刑不受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的时代。任何事情不能通过短期的运动来一劳永逸地解决流毒,需要持续地投入。而「矫枉过正」,更是只会「揠苗助长」。我国的文化行业还不够凋敝吗?

我的个人立场是反对任何形式的文化事前审查;对任何违反《刑法》的行为予以严惩,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予以相应的处罚。是该温习温习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xucuncicero
2016-07-08 02:48:01 +08:00
别扯那么多有的没的,这有什么好“论”的?美国会不会限制他们的开发者使用中文?

广电这种典型懒政体现出来的就是“道路不自信、理论不自信、制度不自信、文化不自信”。
myang
2016-07-08 03:21:47 +08:00
@winduser

我觉得语言使用就没有滥用一说,只要你达到交流的目的就不叫滥用,真滥用别人就看不懂了。就像你也可以用日文中的“钩括号”代替中文中的“双引号”一样,虽然理论上也算是滥用,但你完全有使用的自由,也不影响沟通,我就不觉得属于滥用。

另外关于政府纠正,这里面有个问题涉及到教育,应该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来实施教育,这套规则要怎么写,要包含多大范围,实际使用中有争议的东西该怎么确定,如何与时俱进等等。比如“的地”早就确定教育规范可以混用了,但仍然有人觉得对有人觉得错,那到底应该怎么教小孩?凭什么你说错就错呢?总得有个牵头机构来规范,这不是媒体自发建立规范就可以简单解决的。当然教育之外的过度规范就属于矫枉过正了。
sumhat
2016-07-08 04:21:51 +08:00
@winduser 所以你也同意在好的译名出现之后,大家应该都切换成译名而非原名了。这和我的观点并没有冲突。而你所说的“断绝西文,实属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不同意。随便翻一下英文媒体,即使在报导中国事务的文章中,使用中文的频率也比中文新闻中出现英文的频率小很多。当然这其中有中国的妥协(拼音),背后也有各种各样的博弈。我并没有期待中文做得像现在英文一样的程度,也没有要求把所有的专业词汇都翻译成中文,只是希望在日常用语中使用纯粹的中文,这一点并不难做到。

另外我同意 @myang 所说的“需要有专业机构来牵头”,虽然语言是大众化的东西,但对语言的使用需要有专业人士来引导。比如字典,不是人人想编就可以编一个。当然政府在这方面不是一个专业的组织,我更希望由专业机构专业人士来完成词汇的审查和校对。
fjs312
2016-07-08 04:25:12 +08:00
说来说去,不就是广电规矩设立过于严厉和苛刻!估计这里国内游戏行业圈子的朋友不少,希望贵圈友人哪怕能出一款有反响与智商像样的游戏出来,而不是想方设法的设套充值(相信还有其他圈钱套路)!再怎么严厉的政策规则,都会有一个调整磨合期(在看帖子的各位看客估计都能相信这次事情会让广电妥协其部分过于荒唐的条款),如果政策依旧,希望各位能有条有理梳理一遍修改就行了。各位的主业是提升游戏制作水平和减少国内外的差距!少说多做。如果没有一个像样品牌出来,我相信广电来自文化部或者其他什么部门的条款会接踵而来!看到楼上扯到了宪法和马克思,别人前苏联还不出了俄罗斯方块。大家有闲情雅致,多阅读一些经典文献,提升游戏内容和质量。废话和牢骚说多了,会影响产出质量的//本人不是马工也不搞游戏!
laukwanchan
2016-07-08 04:45:39 +08:00
请大家注意:楼主不是我广东人说的也不是粤语。

谢谢大家。
sumhat
2016-07-08 04:46:50 +08:00
@Mutoo 如果是因为字体效果选择了英文,那是因为没得选;我说的“崇洋媚外”是指在有的选的情况下选择了英文。计算机字体以及其它的各种问题(如编程语言、键盘等)都是专业领域的问题,在此不作讨论。

另外在优化方面中文字体并不一定会增加体积。对于特定的应用来说,字符集可控,无需包含完整的字体库。当然我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网页字体方面有一些可以快速加载中文字体的方式,比如 Adobe 的 Typekit ,不知道在手机方面有没有类似做法。
dir
2016-07-08 05:17:15 +08:00
前几天看到有人发了个帖子说:把“ go!go!go !”改成中文何尝不可。“冲啊!冲啊!打死你龟孙儿!”
v4an
2016-07-08 05:37:32 +08:00
真脑残
先把你的密码改成中文密码在来发表你的脑残言论
Elemento
2016-07-08 05:47:57 +08:00
是否不能用英文?

我们国家从法律的层面看,中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我们国家使用语言文字做了明确的规定,其次对于在出版物内如何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都先后发布过一些规定,可以在广电总局新网站中查阅到。如《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出版物汉字使用的规定》等。其中对出版物内汉字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且对外语(如英文、日语、阿拉伯文等)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使用,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至于“游戏当中不能出现英文”的说法,我们在对游戏企业的培训和出版的规定当中都说明过,不是说一刀切,一点都不让用,而是原则上如果这个英文(外文)不是极其必要的,那么我们建议还是不要出现。比如赛车类的游戏中,保时捷的车身上出现 POR 的缩写,我们是不会要求改成中文“保时捷”的。甚至在我们目前审核的另一款赛车游戏中,引入了很多国内没有引进的汽车品牌和车型,国内还没有这些品牌的商标和官方名称,那么我们是不会要求其涉及到的这些英文改成汉字的。而网上流传的一些截图里,例如 mission start 对于一些老玩家、习惯外语的玩家来说,是能接受的,但是我们要考虑到整个国家的出版情况,游戏出版以后不会对玩家的外语水平做任何区分,所以根据出版物语言文字使用的规定,我们需要统一要求。


作者:头条号 / 游戏葡萄
链接: http://toutiao.com/a6304519719501021441/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czb
2016-07-08 06:03:24 +08:00
我觉得这类没有监管的必要 如果真的因为其中语言的交替使用导致了不良的观感 想必他们的用户是第一个用脚投票的
hahiru
2016-07-08 06:15:50 +08:00
虽然崇洋媚外思想早已深入骨髓,但现在是矫枉过正。官本位思想一日不变,这种拍脑袋决定的条例就不会绝迹。殊不知文化是不能通过审查来轻易改变的。除非启动文字狱人人自危。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29097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