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孝] 这个词的一点想法

2019-08-14 09:24:18 +08:00
 pingpingping

亲子关系上,如果一个孩子对父母不好,会被说不孝。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大概是中国文化上扣的最大的帽子了吧

但是相反的,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好(极致一点虐待,杀死),

我发现好像并没有什么合适的“帽子”可以扣给父母。


# 关于这点,自己的想法是:

古代在物质并不丰富的情况下,抛除感情上的关系,孩子作为物品的属性是存在的

比如卖给有钱人家做奴婢好歹还能混口饭吃,生物遗传和劳动力上男孩子的价值比较大

另外,国家层面上,用忠孝仁义那一套可以减少社会的管理成本,树立社会道德标杆

所以,给(行为规范不好的)父母的那顶帽子,并没有被“发明”出来,

甚至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种在现代观点上看的特别奇葩的观点的存在,

毕竟在古代能吃给你上饭的父母就是对你最大的恩赐了


# 以上,回到现代:

在食物热量满足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弱势的孩子的权益,

是作为现代人文关怀的一环了(比如美国据说家暴可以报警之类)

是不是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呢?

777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随想
97 条回复
pingpingping
2019-08-14 13:21:52 +08:00
@bk201 #39
Good,挺好的观点。反而言之,有时候太钻也不是好事。
charleyking
2019-08-14 13:35:48 +08:00
现在的孝已经和古代的孝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了好吧,举个例子,你现在还需要跪父母吗?
agdhole
2019-08-14 13:39:38 +08:00
以前讲孝是因为要被父母 /家族剥削,提高种田等生产力
现在时代变了,是被资本家剥削了
Emilyan
2019-08-14 13:42:31 +08:00
前段时间看了点明朝判案实例,还有公爹合法卖掉儿子儿媳,儿子反抗被官府判刑的
zhiiker
2019-08-14 13:46:36 +08:00
@coderluan #34 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老师,上课没啥水平,还要内心忍住冲动避免受他荼毒。
charlie21
2019-08-14 14:18:47 +08:00
论父子关系,亲子关系,看看童话作家郑渊洁

人家早就把这个事情说透了 (虽然郑老师其他方面的学识很一般,但养孩子还是很有一套的)
charlie21
2019-08-14 14:21:21 +08:00
鲁迅自己是个好父亲么?看什么鲁迅真搞笑
luban
2019-08-14 14:23:07 +08:00
把孝和顺分开,做对的事情。
古人有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也说:君不君,则臣不必臣;父不父,则子不必子。类似的还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luban
2019-08-14 14:27:03 +08:00
@charlie21 鲁迅怎么不是好父亲了?死的时候唯一的儿子才 8 岁。
charlie21
2019-08-14 14:31:09 +08:00
哪个好父亲在小孩 8 岁的时候就会允许自己去玩火玩到英勇就义?
nekoneko
2019-08-14 14:36:29 +08:00
@pingpingping #7 从汉代开始儒家就已经跟孔孟关系不大了
nekoneko
2019-08-14 14:45:48 +08:00
@betaShine #22 跟文明不文明没关系。参考一下狼群,行进时老的走前面,中间是勇壮的成年狼,然后是普通的狼,之后又是部分勇壮的狼,走在队尾的是狼王,以此保证老弱不掉队,遇到危险能第一时间进行保护。我觉得赡养老去的生命是一个物种在不存在灭种威胁的情况下应当做的事。
baobao1270
2019-08-14 15:08:51 +08:00
我觉得孝其实是一直用特殊的报答之情,如果一个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养育你,支持你,帮助你,给你提供经济和精神的支持,那么以孝为报是一种特殊的报答方式

但是,倘若一个人把孩子当作工具之类的,也不必对他抱有孝性

也就是说,孝的对象是养育的人,而非生育的人;孝的本质是一种报答,而非一种道德标准(作为道德标准的孝是孝道)

以上是我个人对孝的理解

首先讨论第一个问题,对不好的父母“扣帽子”的问题。其实扣帽子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批判,而道德本身就是人创造出来的。当前的主流道德,必然是与主流价值观相符的。楼主在附言 2 里说的很好,不慈就是对这些父母的道德谴责。同时,未成年人作为弱势群体,按照主流的价值观,应当是进行保护、扶持的。而这些父母没有尽到这些责任。

对于第二点,楼主自己的思路。古代的孝的确是符合生产力的,但是现代的孝到底何去何从是还是值得考虑的。孝本身是关于“孝”的外在道德规范对自身的要求,和自己因为“孝”的情感而自发性的自我要求的结合。前者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也许创造者并非有心将其化为统治工具,但事实上从古至今其一直作为维系社会稳定的手段存在着。作为统治工具的孝,也只是一种工具,就像“武器本身没有罪,有罪的是持有武器的人”一样,这种工具的性质取决于使用这一统治工具的人。我们设想一下,没有孝维持的社会,也许就如《美丽新世界》中一样彻底拆散了家庭关系,并将人类统一由某个组织进行培育,从而从出生起就划分三六九等,是否是好的呢?而自发性的孝,便是个人选择,我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他人也不应干涉。

对于第三点,保障孩子的权益,的确需要在法律上有所改动,一方面是立法上的人文关怀,并且是普遍的、广泛的关怀,借鉴美国家暴报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中国的警力不足,是否能够实行有待讨论),另一方面是执法的“不近人情”,只有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能对现状有所改善

最后我想说,道德、文化、思想,都是不断发展的,到了下一代,我们有着更加开放的思想,也许许多问题的解决也就没有这么多阻力了
root8080
2019-08-14 15:17:47 +08:00
@SuperMild 是的 多数骂战的导火线都是 讨论问题明明应该对事不对人 但通常都是一上来先针对人发表不太有更好的观点 之后就偏题了
root8080
2019-08-14 15:18:13 +08:00
@root8080 有更好 =》 友好
flowfire
2019-08-14 15:19:00 +08:00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root8080
2019-08-14 15:25:59 +08:00
@bk201 观点都同意 就是这句 “ 过去的事情都不值得一提 ” 太难啦 我想应该只有圣人才能做到
pingpingping
2019-08-14 15:28:05 +08:00
@baobao1270 #53 非常好的总结和思想,🙏
villivateur
2019-08-14 15:38:43 +08:00
不知道为什么会存在“孝”这种东西,本来就有“感恩”“友善”之类的品质,为什么还要一个“孝”呢?“孝”总让人感觉是,无条件对父母好
redbuck
2019-08-14 16:08:31 +08:00
农业社会,老人是有价值的,所以有孝这种观念.

渔猎,游牧民则有弃老传统.他们的生产方式对于体力的依赖强过经验.

另一个,中国长期保有一个强力的统治阶级,秩序相对稳定,对个人的财产有一定的保护.那老人必然保留更多财产,子辈还是得仰赖父辈的遗产.孝对小辈来说是有利的.


长此以往,就变成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变成道德的一部分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59170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