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zfs

2023-01-10 21:36:23 +08:00
 xinmans

zfs add disk 的设计真挫,很容易出问题,不如直接取消不带 mirror 或者 raid 报错 另外,zfs 的写性能比较挫,不是 pt 下载,大家有推荐的 pt 下载的文件系统吗?(除了上 ssd 方案,纯 sata 方案) 除此之外,zfs 真香,16T 狂盘多不用担心

1008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NAS
87 条回复
ipwx
2023-01-11 18:43:11 +08:00
@mrzx 我觉得如果按上面所说,成本不是问题,那么买两个 nas 同步才最安全(就当做网盘用)。

捣鼓 raid 到底用哪个其实收效不大。
mrzx
2023-01-11 18:47:03 +08:00
@ipwx 我现在就 2 个 nas 啊,老妈家放一个,我家放一个。。。晚上凌晨几点自动 rsync
xuhaoyangx
2023-01-11 18:51:55 +08:00
楼上说的都很清楚。

无论是硬 RAID 还是 ZFS 、Windows 存储池的这种软 RAID ,普通非企业用户,遇到坏盘的正确操作,是将所有数据备份出来,而不是去重建。

硬盘容量 + 盘数,这两个参数,值越大,失败率越高,同时一堆用着非企业级硬盘的玩家,渍渍。普通家用硬盘或者什么针对 NAS 优化的硬盘,重建失败率太高了。

身边玩 PT 的人,太多重建失败的例子。

我现在的重要数据存储冗余方式,是文件夹级别。
Emmerich
2023-01-11 19:42:27 +08:00
@fonlan 群辉也没有办法解决 btrfs 的 raid 数据错误问题,用的 linux RAIDhttps://kb.synology.cn/zh-cn/DSMUC/tutorial/What_was_the_RAID_implementation_for_Btrfs_File_System_on_SynologyNAS_UC
ryd994
2023-01-11 20:01:49 +08:00
@ipwx #59 国外人工贵,硬件相对便宜,有问题?数据恢复的价格只会更贵。
#55 我没说 raidz2 可以代替异地备份啊,我也没说过我没有异地备份啊。问题是 raid6 你正常用有那么贵么?多上一重保险有问题吗?

冷备的问题是实际执行能做到多少。更大的问题是冷备本身可能也是坏的数据。除非你能严格执行版本管理。长期稳定转动的硬盘还真就没那么容易坏。反复上电才坏得快。楼上还有人配置 spin down 的。spin down 正确做法就是禁用。

我数据本身是没十几 T ,但是文件多版本快照加起来这点数量级很正常。我哪天手贱删了什么数据,过一个月再找还是能找得到,这叫安心。

8T 硬盘不比 2T 硬盘贵多少,西数买外置盘只有大容量的才能避开 smr 盘。氦气盘虽然功耗大点,但是人家稳定性就是高啊,backblaze 实际数据证明。

你觉得贵,没问题。没人逼你花钱。

#57 我这叫折腾,你们挂 bt ,搞软路由 all in boom ,挂 home assistant ,折腾黑群晖就不叫折腾?你每周插拔硬盘这不叫折腾?
ooxxcc
2023-01-11 20:05:39 +08:00
群辉不太行,群晖的 SHR 其实是

lvm PV 套 mdraid 套 lvm VG 套 flashcache 套 btrfs single (打了补丁跳过了部分校验)

我觉得是灵车漂移
ooxxcc
2023-01-11 20:09:15 +08:00
@ryd994 不用和他争论了

作为笔记本 borg 备份到 nas ,本地 nas 上用 zfs raidz2 + zrepl snapshot 快照,一份本地离线备份 + 两份异地备份 + 加密上传两个不同公有云 的用户,我理解你对数据冗余的追求

我建议“放弃助人情节,尊重他人选择”
ungrown
2023-01-11 21:20:51 +08:00
@ipwx 反正他说他有
fonlan
2023-01-11 21:29:40 +08:00
@Emmerich btrfs 和 btrfs raid 不是一回事儿吧,单 btrfs 不还是有在用的么
LeoJ
2023-01-11 22:26:48 +08:00
额 没想到大家竟然认真讨论了 哈哈
之前做产品的时候折腾过各种百 TB 的满速读写的方案(每个背板都跑满),试过各种缓存、分层,换过各种文件系统,最后回归硬 RAID 卡+XFS ,用个 dell 的 H730P 就 OK 了,服务器单背板也就 12Gbps 的带宽,2GB 的缓存足够了。RAID5+hot spare ,基本没出现过掉 RAID ,别用 6 或者 50 ,性能极差。重要数据是 10 。
kenpuluma
2023-01-11 22:30:23 +08:00
@ungrown 每个人对数据的追求不一样。但硬盘损坏概率几个大的数据中心都是有数可查的。平均 1-2%的概率,尤其是硬盘生命末期挂掉的概率会指数增长,怎么也不能说小。你遇到的少只能说是本来保有量就小,说白了也就几个 T 的数据而已。
ungrown
2023-01-12 00:46:27 +08:00
@kenpuluma 普通用户哪怕用上了 nas ,不照样硬盘数量和数据量大不到哪里去吗?
那么为什么有的用户明明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档次,却还要强行拿他的需求和“追求”来代表普罗大众?到底是来分享心得的还是显摆(虽然被识破没人理)的?
ryd994
2023-01-12 04:06:03 +08:00
@LeoJ 个人 nas 的瓶颈是带宽和客户端性能。CPU 和硬盘带宽通常是过剩的。而且大文件顺序写入多,随机写入少。因此,raid10 对于个人储存来说不合适。raid6 的“性能极差”对于这个应用场景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比如我 6 盘 raid6 顺序读写跑满也就 500MB/s ,随机读写没测过。这放生产服来说当然是不行,跑应用当然也不行。但是我家反正也只有千兆网。家里有万兆的人恐怕不多吧?那这个速度就很合理。

如果是处理应用数据的服务器,那 raid10 没毛病。生产服务器很多都是 raid10 ,或者就不 raid 全靠分布式文件系统。硬 raid5/10+bbu cache ,问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还是那句话,技术选型需要分析实际应用场景。不能单纯因为企业用什么,就简单认为什么更好。
ungrown
2023-01-12 08:36:14 +08:00
@ooxxcc “助人”个屁啦,显摆自己烧钱多+劝别人加钱,真是大有裨益呢
Emmerich
2023-01-12 08:52:15 +08:00
@fonlan btrfs RAID 本身就属于 Btrfs 文件系统的一种功能,就像 ZFS 的优势也是需要 ZFS RAID 来实现的,btrfs 不如 ZFS 就可以从这里体现,能用,但部分地方还是不太稳定
feelinglucky
2023-01-12 10:13:52 +08:00
我其实也奇怪,但是我感觉 btrfs 就像阿斗,十几年了但是 raid 功能还不能生产环境使用,哪怕是重写都已经翻了好几轮代码了吧…哎
mrzx
2023-01-12 11:33:06 +08:00
@feelinglucky 现在 open zfs 前景不错哦。。
xinmans
2023-01-12 12:29:44 +08:00
@ungrown 如果盘多选 raidz2 ,3 更优,比如我是 8*16T ,盘少选 mirror
ipwx
2023-01-12 14:12:41 +08:00
@ryd994 #65 “我这叫折腾,你们挂 bt ,搞软路由 all in boom ,挂 home assistant ,折腾黑群晖就不叫折腾?你每周插拔硬盘这不叫折腾?”

—— 你说的我都不搞啊,什么 bt ,软路由,home assistant ,黑群晖都不折腾啊。我家里的 nas 一般都不开机的,只是在 P 图的时候开机然后导一下相机数据。顺便还有外置硬盘盒子冷备份。仅此而已。
xinmans
2023-01-12 21:47:36 +08:00
@mrzx 这个方法我现在就在用了,确实比较稳妥,而且可以用 zfs send/recv 来互相快速 sync 数据。看到一个人在用 snapshot 做互相备份,就是只备份 snapshots ,有问题,用 snapshot 来恢复而不是做数据重建,其实 zfs 最有价值的功能是他的快照功能。
唯一的不足是无法搞成一个大的存储池子,相当于分池了。不过我是用 4*4T 和 8*16T 分别建了 raidz 。也合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0802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