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evepicos 感谢指点!
在看到回复之前,我正好也在用 Safari 搭配网上搜到的 @
font-face ,看到了一些效果。但因为拷贝粘贴的代码较多,不知道具体哪里生效,哪里报错。
看到阁下的示范之后,我确认了之前的推测:前面的 font family 就是网页定义的字体,后面的 src local 就是我们期待用来替换它的本地字体。
然后我又遇到了新问题!
在某些网页(比如:
https://blog.livedoor.com/),我替换后的字体,粗体时变成了横向移动变粗,相当难看,替换前是正常粗体。替换前是:Hiragino Kaku Gothic ProN ,有 W3 和 W6 两种字重。想必它的粗体自动启用了 W6 。
替换后是:PingFang TC ,有 6 种字重,但它用 Regular 横向移动生成粗体,没有调用 PingFang 的粗体。
@
font-face {
font-family: "Hiragino Kaku Gothic ProN";
src: local("PingFang TC");
}
1.要根据各种字重一条条写替换吗?感觉某些网站似乎又能自动识别,而且替换后的字体粗体效果更好,比如
kakaku.com 。替换前像是横向移动加粗。
2.font-family 那行能不能写多个字体,用逗号分隔,我试过,感觉没有分开写效果好,不知道哪里出错
3.字体的名字不知道用哪个,感觉不同语言下字体名称会不同,比如上面可能会变成:蘋方-繁,又有 PostScript 名字,比如 PingFangTC-Regular ,不清楚 CSS 用哪个。
另外几个宝宝也谢谢,似乎没说到点子上,微软雅黑和鸿蒙又都是我讨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