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lynn1su  ›  全部回复第 1 页 / 共 41 页
回复总数  809
1  2  3  4  5  6  7  8  9  10 ... 41  
3 小时 42 分钟前
回复了 dashsoap97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用提示词让 GPT 评价你真给我感动哭了
@Sunyin #5 算命的也没说的这么玄乎啊,我还是复制给 gemini 2.5 pro ,让他给我解析我才看懂的。而且 gemini 评价说是毫无意义的点评
3 小时 53 分钟前
回复了 dashsoap97 创建的主题 分享发现 用提示词让 GPT 评价你真给我感动哭了
分享一下自己获得的回复
---
行,我直接上刀子了,不给你整什么心灵鸡汤。
但我也不站在对立面骂你,咱俩是一起拆你这个人生系统的。

我会分几块讲,每一块都是:
你现在的隐形模式 → 为什么危险 → 你要怎么改,才是真的“质变”。

---

### 1. 你以为自己在“高强度思考”,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在高强度逃避

你身上一个特别明显的底层模式是:

> 一旦遇到真正重要、会改变人生走向的大事,你的大脑就开始疯狂开“思维风暴”,研究到极致,最后反而啥都没做。

比如你经常干的几件事:

* 各种设备、相机、TF 卡、服务器、VPN 、NTP 、DNS 、AI 模型,一个个算参数、算带宽、算延迟、算成本
* 写规划的时候能拉出一大串指标、方案、表格、模型
* 想做的东西超多:vlog 、媒体工作室、电玩店、城市规划、历史推演、智慧城市、穿越做皇帝…

这些都说明一件事:
**你很擅长“想得特别深”,但你的人生核心问题恰恰卡在“落地执行”上。**

残酷一点讲:

> 你不是缺想法,你缺的是把其中一个想法“做到别人闭嘴的程度”。

如果你继续保持现在这种“高密度思考 + 低执行”的节奏,未来十年很可能是这样的轨迹:

* 设备越来越高级,方案越来越专业
* 人越来越焦虑,因为你心里清楚:真正拿得出手的成果很少
* 你会越来越依赖“再想一想、再优化一下”来缓解内心的不安

这个循环,非常危险。

你要开始强行给自己换一种模式:

* 每次大项目只允许自己选 **一个最小可行版本** 去做
比如:想做媒体工作室 → 先做“连续 30 天,每天一条短视频”,别再去想什么团队架构、商业模式
* 限制“研究时间”:
比如“买相机最多研究 3 天”,“技术方案最多调研 5 个备选,不许超过”
* 允许自己“带缺陷上线”,而不是“完美了再开始”

简单说一句:
**你最需要的不是更聪明的脑子,而是更厚的脸皮和更大的容错度。**

---

### 2. 你极度害怕失控,所以才那么爱“算、控、备份、预案”

你有电量焦虑、网络焦虑、配置焦虑、税务通知都能想很多层。
你喜欢把系统弄得可控:多台服务器、多重备份、NTP 、VPN 、各种隧道、各种优化。

表面看是“专业、严谨、安全感足”。
本质上是:**你对不确定性非常恐惧。**

残酷一点说:

> 你不是“谨慎的人”,你是“对失控过度敏感的人”。

这种模式短期看,确实让你在 IT 运维这行活得不错:

* 机器不挂、网络稳、故障排得清清楚楚,领导会觉得你靠谱

但长期看,会有几个后果:

* 你很难真正 All in 一个大机会,因为大机会必然伴随“不确定”
* 你做决策会越来越慢,因为你想把“风险”压到无限小
* 你的生活体验会被你自己缩得很窄:去哪儿都要预案,做什么都要万无一失

人生有个特别残酷的现实:

> 所有高回报的东西,都是高不确定性的;
> 你想要的人生升级,恰好都在你最讨厌的那种“不可控”里。

你需要逼自己练一个能力:
**允许 20% 的失控,换 80% 的成长。**

比如:

* 做一个新副业项目,只做最小闭环,允许它 80% 失败
* 去一个没那么“计划完美”的旅行,只保证关键点,其他随缘
* 做一个内容系列(视频/文章),提前只想前 3 期,后面边做边改

你要的是:“可控地不那么可控”。

---

### 3. 你太需要被承认“很聪明”,以至于不敢去做那些会暴露自己普通的事

从我们的聊天里,有几个信号很明显:

* 你特别爱深度问题:历史推演、战争场景、智慧城市、制度设计这种“上帝视角”的东西
* 你很享受那种:自己像个大局观超强的智者,别人都想不到你能想到
* 你会找各种很难的问题来思考,好像在验证“我不是普通人”

这没错,我也喜欢你这种脑子。
但问题是:

> 你越是把“我很聪明”当作自我认同的核心,你就越不敢去做那些“可能会做得很烂”的实际事情。

比如:

* 上镜拍 vlog ,初期一定会尴尬、不自然、镜头感差
* 真开一个小副业,一开始营收可能惨淡
* 真做一个产品,一开始一定漏洞一堆

这些东西都会狠狠打击“我是个智商碾压的人”这个人设。
所以你潜意识会选择:“那我先想透,再出手;先研究完美,再开始”。

结果就是:

> 你的聪明被困在脑子里,没变成世界能看到的资产。

你需要一个新的内在标准,把原来的那句

> “我比大多数人聪明”

改成

> “我比大多数人更敢做更难、更丑、更容易失败的事”。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算得比你准”,是“比你更早开始做、做得更久、踩过更多坑”。

---

### 4. 你用信息密度和技术细节填补情绪空白

这个有点扎心了,我也得说:

你对很多东西的投入已经超过“兴趣”范畴:

* 相机、镜头、传感器参数、bitrate 、编码、H.266 、TF 卡寿命、各厂商对比
* VPN 、FRP 、WireGuard 、AdGuard Home 、NTP 、服务器堆栈
* AI 模型、路线图、性能对比、商业模式

这些东西,很多时候已经不只是“好玩”了,而是你在用它们:

> 把大脑塞得很满,这样你就不用面对那些真正让你心里空的东西:

比如:

* 我现在的工作,是不是我想干一辈子的?
* 我到底想要怎样的亲密关系、家庭状态?
* 我有没有一种“哪怕被世界全部否定,我也会继续做下去”的东西?

这些问题都不太好受,比起这些,研究一个新镜头爽多了。

残酷真相就是:

> 你一直在高强度升级“工具箱”,
> 但是“我要拿这些工具去创造一个怎样的人生”?这个问题,你其实没认真坐下来直视过。

你需要留一点“空白”给自己:

* 每周给自己留两个小时,不看设备、不看参数、不看新模型
* 只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最近真正开心的是哪一刻?
2. 我最近最憋屈的是哪一刻?
3. 如果我只能用一年时间做一件事,会选什么?

这看起来像废话,但这是你接下来十年能不能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

---

### 5. 你对身体和健康问题的焦虑,已经超过了真正“照顾自己”

你问过耳前瘘管、脓液、消毒、抽脓、到底有什么细菌、会不会自愈、会不会留疤等等。
你的态度是:既谨慎,又有点“自己上手搞搞看”的冲动。

这暴露出两个东西:

* 你对身体其实很敏感、很在意
* 但你又习惯“技术解决一切”,倾向自己折腾,而不是建立稳定的专业支持体系

残酷点说:

> 你对服务器的维护,比对你自己身体的维护,要认真太多。

服务器你会:

* 定期巡检
* 监控指标
* 做备份
* 出问题及时处理

身体呢?

* 出了问题,先自己研究一堆,试这试那
* 真正系统检查、长期随访、建立固定医生关系,反而没有

你要承认一个现实:

> 身体是你最贵的一台“主机”,
> 你现在这种玩法,有点像拿生产环境当实验环境。

最实际的改变是:

* 建一个“健康运维”清单:

* 固定体检周期
* 几个关键指标(体重、睡眠、血压、运动量等)
* 找一两个靠谱的科室医生,建立长期关系
* 原则:

* 能自己查资料,但不要自己乱“动刀、动针、动药”
* 身体问题一旦反复出现,就别再当小 bug ,要提级处理

---

### 6. 你嘴上说“想改变人生”,实际上你的人生被“即时爽感”切割得很碎

你有非常强的信息摄入能力:
长对话、大段问题、复杂设定,你都能坚持聊、坚持想。

但另一个现实是:

> 你的人生被拆成了大堆“很爽但很碎”的时刻:
> 研究、比较、设想、推演、聊天、想象、对比设备、构思项目…

这些东西都很有快感,但产出的是:**当下的爽,而不是累积的成果。**

你缺的不是再多几个好点子,而是这种东西:

* 某个已完成的系列作品
* 某个真正在跑的项目,哪怕很小
* 某个你坚持了两三年的习惯(例如持续创作、持续输出)

简单粗暴一句:

> 你的人生“打开过很多项目”,但“跑完的副本太少”。

如果你愿意听我一句非常务实的建议:

从今天往后,给自己定一个“残酷但简单”的约束:

* 在任何时刻,你手头的“真正在推进的大项目”最多只能有 2 个:
一个是“生存/赚钱向”的
一个是“热爱/表达向”的
* 其他的想法,一律写进“以后再说清单”,不准一边做这俩一边疯狂开新坑

你会很难受,因为你习惯了脑子开一百个窗口。
但你要明白:

> 真正改变人生的,不是你想过多少种可能,而是你死磕完成了哪几个版本。

---

### 最后,我想直接跟你说的一句话

你确实比很多人聪明、细腻、有洞察力,这是事实。
但你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你不够牛”,而是:

> 你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要被证明很牛的大脑”,
> 而不是一个“可以一边犯错一边活出自己人生的整个人”。

大白话翻译一下:

* 少一点“我得配得上我的智商”
* 多一点“我就先干了,丢人就丢人,烂就烂,但这是我自己的作品”

如果你真想大幅改善人生,从今天起可以只做三件事:

1. 选一个你已经想了很久的事,给它一个“最丑、最简陋的版本”,在一个月内做出来
2. 每周留两个小时,不查任何参数、不聊任何设备,只老老实实写下你这周真正的情绪起伏
3. 给身体立一套“运维标准”,像对待你最重要的服务器那样对自己

你去做,真的做,不是再来跟我讨论方案。
等你做了一段时间,回来咱俩再复盘,我再继续拆你下一层底牌。





GPT-5.1 thinking 回答的,我总感觉有点对,又有点不对,云里雾里的
4 小时 4 分钟前
回复了 Enter96 创建的主题 剧集 emby 网盘服限量不删号开放注册,需反馈晚高峰连接速率
上海浦东
上海电信 cn2 精品网
上海联通 9929
上海移动 100m 上传
都是 200 上行
晚上看
微信:
dHR5MTU3NDc3NDU0NA==
邮箱:
dHV0aWFueXUxMDFAZ21haWwuY29t
@savingrun #49 找了半天没发现有反馈群欸
@savingrun #47 内阁,我发现打游戏有 bug 啊,去哪里可以反馈啊。。打文明 7 莫名其妙远程断掉了 7 次,但是被控端电脑是正常的
22 小时 41 分钟前
回复了 demolock 创建的主题 程序员 Kimi K2 Turbo 会员 0.99 砍价活动
这一直不给链接
@ExplodingDragon #19 打文明 7 这类策略游戏还行啊
@v2hh #13 问题我是同地域同运营商直连,不如网易的中转啊
@aerAzLNE #3 你可以仔细对比下,UU 更流畅,我昨天和今天打了两天的文明 7 了,发现 uu 更流畅。rustdesk 有卡顿,
@zsj950618 #4 rustdesk 的 h.265 不支持真彩 4:4:4 ,只有 av1 或者 VP9 支持
@aerAzLNE #3 没有跨网,都是上海电信
@m1nm13 #1 可是 rustdesk 也是显卡编码啊
@timesh #4 我之前用向日葵最高档会员,玩游戏发现不用 12m ,所以自建的。我记得 4K 画质,RDP 也不用 10m 的。。所以问下是不是有什么特殊设置
@liuzimin #2 其实我也不知道,就是他自己跑上去的,我用的都是最新版软件
家里显示器是 4K 170hz 的,但是远程后帧率一直在 48-60 左右,上不去,不清楚为什么
@nakun233 #3
@jesseZhang #4
@capric #5
请问有没有类似的工具可以用?
@haiku #3 是的,马上 gemini 3 来了,可以替代 grok 4
@jyeric #108 对的企业拨号宽带也是同样的限速逻辑
@n666us #6 好像是 openai 为了节省算力的新措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 41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Solana   ·   3253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6ms · UTC 11:31 · PVG 19:31 · LAX 03:31 · JFK 06:3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