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onion83  ›  全部回复第 2 页 / 共 33 页
回复总数  643
1  2  3  4  5  6  7  8  9  10 ... 33  
244 天前
回复了 htfcuddles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线缆如何接入机柜
1 、家庭装修用的机柜通常不会移动,装修时肯定已考虑好位置。普通住宅一般会选择电视柜、书房作为线缆汇聚点。
2 、布线时建议预留 10 - 20 米左右的线缆盘在机柜内,以便日后做适当调整。
3 、强电装修时,业主最好在现场,确保线缆预留足够长度( 1 - 3 米)。否则一剪刀下去线缆过短,日后拽不动,定会懊悔数十年。
4 、多余的线缆可以先不处理,86 面板也不用急于盒盖,先用电工胶布裹住线头进行保护,然后再进行刮墙等装修工作。等专业的弱电师傅到场(建议直接找装宽带的小哥谈价格,他们把这当作赚外快,会非常乐意,而且搞好关系,日后宽带有问题也能有个照应),评估环境后进行融纤、打水晶头并修剪余线,之后再盖 86 盒。光纤末端可以采用 45 度斜口的,还可以尝试用防水保护盒适当 DIY 做防护(这一点我也没试过)。
5 、术业有专攻,不要轻易觉得“我行我上”。带双屏蔽的六类、七类网线打水晶头/免打模块既是手艺活,也是力气活。需要专业的线钳和卡线刀,最重要的是经验。自己动手的话,要么触点不良导致网线不通,要么收口不干净造成短接乱序,更不用说熔纤所需的专业装备了。不然,不仅弄得自己手指疼痛,墙内网线还可能因接线失败越弄越短,那就麻烦大了。另外,不要贪图便宜让强电师傅来弄弱电,他们往往一把剪刀走天下,难以做弱电这种精细活儿。
6 、如果是新屋装修,要考虑每个房间预埋两芯光缆是否足够。一般需展望 10 - 20 年的光网发展,如今网络速率已达 400 - 800G ,可以了解一下它们使用的是什么线缆、什么模块、几芯。
7 、我个人估计不建议使用配线架,因为一般家庭也就十来根网线,定位后基本不动,除了需要加装等量模块外(费钱),还需要考虑模块、网线是否接地等(测试仪上 G 灯不亮),以后网线氧化老旧后,接触不良频繁闪断导致降速,机柜留长一点线,直怼交换机,自己用款绑带调整一下就好了。

(下图为 2019 年装修方案,每房间预埋 3 根 7 类双屏蔽网线 + 一根 8 芯 OM4 多模光纤,目前使用体验依然良好)

https://i.v2ex.co/o0I3LpLUl.jpeg
https://i.v2ex.co/Qz2EHn3Fl.jpeg
https://i.v2ex.co/1o7ol48Jl.jpeg
https://i.v2ex.co/p6mA9149l.jpeg
https://i.v2ex.co/QCb7Rh91l.jpeg
275 天前
回复了 onlyApple 创建的主题 iPhone 16e 是什么电子辣鸡?
自研 5G 调解器、融合式摄像头、续航时间
299 天前
回复了 Jinnmki 创建的主题 macOS 求助 mac 的合并重复照片没有批量功能吗
gemini 2 可以根据路径、日期、智能等条件批量合并
程序员、理工男特有的偏执,洋洋洒洒几百字,一看价格 7 块钱😭
...
*) ipv6 - added FastTrack support;
*) ipv6 - added routing FastPath support;
...
326 天前
回复了 sgzsy4753 创建的主题 iPhone 苹果 12 间歇性断网
16 Pro + iOS 18.3 beta +中国移动 断网断到飞起

https://imgur.com/a/4x8WvCS
1 、其实 ROS address-list 就是等价于 linux 中的 ipset ,不过 v4/v6 双栈需要分开来写而已。
2 、利用 1 、2 楼提到的公共列表或者其它 BGP dump 、geoip dump ,加上一些自定义 IP 的白名单,可以合成自己最终的 cn address-list ,再配合 github 的 workflows 每周一 build 生成最终的 rsc 文件,release 到 github 制品仓库后,配合 ros 的计划任务直接 fetch 后 import 导入即可,这也算是人为制造一个场景熟悉 github 的 CI/CD 流程吧。

核心代码参考:
```
echo '/ip firewall address-list remove [/ip firewall address-list find list="cn"]' > $outfile

for line in `cat myip.txt`;do
ip=`echo $line |awk -F , '{print $1}'`
comment=`echo $line |awk -F , '{print $2}'`
commentstr=""
if [ ! -z $comment ];then
commentstr=`echo comment\=\"$comment\"`
fi
echo "do { /ip firewall address-list add list=cn address=$ip $commentstr } on-error={}" >> $outfile
done
```
330 天前
回复了 sanquan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组装一台“ros 硬路由”如何实现?
@hackroad 目前我在用的 Mikrotik CCR2004-1G-12S+2XS 用来做主路由还是不错的, 全光口 ,12*10G + 2*25G ,支持主流猫棒,2.5G 协商即插即用(我用的是 ODI 也叫 HSGQ ),目前电信/联通/移动三路接入,新方案以及跑了近一年,很稳定,没有需要踩的坑。

两个 25G 口拿 cx5 互相对打过,在 br 没有规则的情况下能跑到超过 20G , 因为没有交换芯片,cpu 50%,平时也不太用,就是留个幻想而已。

Mikrotik 家的 AP 就别选了,基本还是 Wi-Fi 6 / ac wave 2 水平,没 fem ,虽然有 capman 做统一管理,但是性价比其实不高,还不如买几个国产 Wi-Fi 7 做 AP 性价比高,效果也好。
330 天前
回复了 sanquan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组装一台“ros 硬路由”如何实现?
@hackroad 撇去 5 位数价格不说,25G 端口不兼容 2.5 猫棒不说,我怕它 4 个风扇同时起飞耳朵受不了。
@bibiisme 连接首包还是得过 cpu ,对于已经建立的连接可以直接交由硬件转发,上 QOS 、策略路由还得过 cpu ,我觉得更像是驱动程序吧。

所以,现实世界中我觉得所谓的 “硬路由”、“软路由” 其实边界和定义是很模糊的。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参考: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ozzY1Eyx 《大多数人忽略的 wifi7 路由器重要性能指标!硬 qos 你知道吗?》
331 天前
回复了 sanquan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组装一台“ros 硬路由”如何实现?
其实“硬路由”这个定义本来就不是很清晰,一般的“硬”是指在网络数据包能实现线速转发,但是一但涉及到使用防火墙,如 PPPoe 、NAT 、mangle 、QOS 、限速等功能,基本就要用到 CPU 处理。

所谓的 “硬路由” 其实就是内置交换芯片线速转发,处理小包能力很高,性能稳定,但缺点是功能单一。
所谓的 “软路由” 其实就是通用 CPU ( arm 、x86 、mips 架构等),功能强大,但是数据处理的路径太长,小包能力偏弱,延时稍高,但是力大能砖飞。

Mikrotik 的产品本身布局就很巧妙,主要三个系列:
------------------
CRS 交换机系列,特色是拥有让人眼馋的端口例如:10G 、25G 、100G 拥有交换芯片,具备线速转发的能力,也可以玩 ROS 跑 pppoe 拨号,但是 CPU 性能很弱,pppoe 跑 800Mbps CPU 就 100% 了,也就说俗话的“跑不满”。

CCR 路由器系列,一般配置多核 CPU 主要用来跑 nat 、防火墙、流控、容器等,功能强大。有一些还拥有交换芯片,能实现低延时快速转发 L2 hardware offload ,有些还能做 L3 hardware offload 但是使用诸多限制,例如只能跑一个 bridge 、一但跑了防火墙基本就破功了,需要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但是测个速什么的绝对没问题。

RB 系列:CRS 、CCR 融合入门体验版

补充:openwrt 中的 PPE 、NSS “硬件加速模块”,x86 架构的 dpdk 个人见解是“利用硬件特效在软件层面优化转发效率”,还是属于软件层面。

目前推荐:高性价比的 homelab 玩法是,买一个国产的高性价比交换机,满配 2.5G 电口 + 10G 上联口作为接入层( L2 ),配合 x86 架构或者 CCR 系列做为主路由( L3 ),这也是我目前的方案。

https://i.v2ex.co/gotpjUD0l.jpeg

对于楼主的需求,其实就是一个 120 块的水星交换机 (Se106 Pro),然后再跑一个 x86 版本的 ROS 即可,两者的长处都能利用起来了。
RLHMR6REMYFP 已使用,谢谢🙏
@tootfsg r86s 本来就是有万兆网络接口版本,当然网卡比较差,是咸鱼十几块的 cx3
@XunzhiJun 你可以试试用 iperf3 -R 单边接收打流,看看问题是出现在发送侧还是接收侧这边。
这个问题也困扰我两年了,今年终于折腾明白了,典型的现象就是:上下行不对等,速度丟半,甚至更多。遗憾的是 B/Y 站搞路由器评测的,基本都是无视或者忽略这个问题。

解决思路就是启用:网管交换机端口流控 (Flow Control),可以明显观察到 802.3x Pause Frames Transmitted 的计数变化,如果是傻瓜交换机就得听天由命了。
362 天前
回复了 Joker123456789 创建的主题 Java 其实,我更喜欢写 SQL
我也喜欢直接写 SQL 因为本质上就是和数据库打交道,SQL 才是最直观的 “官方语言”
数据库调试好,稍微修改一下到程序就能用,看代码也流畅
个人是比较反对使用程序框架包一层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会影响或者打断思路,大量的语法糖会导致开发脱离真实的世界,框架生成的代码质量也不一定可控。数据库关系都搞不清楚,后期维护越来越迷糊。
2024-11-16 19:21:53 +08:00
回复了 p1gd0g 创建的主题 NAS 国内 Linux 测速有什么工具吗?
@yqdhm 这个项目凉了。。。
2024-11-16 04:51:36 +08:00
回复了 bigtear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DNS 测试工具 - 测一下全世界的服务器以可视化展示数据
我是一名有着 15 年经验的业余程序员,虽未在像 V2EX 这样的专业平台与大家以代码会友,但我也认真研究了您的源代码。在此,我想先谈谈对您作品`dns-bechmark`的一些看法。

您的`dns-bechmark`作品是这样运行的:它以`dnspyre`(目前 star 数为 124 的 DNS 压力测试工具,https://github.com/Tantalor93/dnspyre )为核心,通过 Go 语言调用外部`dnspyre`命令。这个工具会对自行收集的 DNS 服务器列表进行测试,测试时利用世界排名较靠前的 1000 个域名( https://github.com/Tantalor93/dnspyre/blob/master/data/1000-domains )进行并发解析。在这个过程中,`dnspyre`会输出测试的 json 结果,您的作品会解析这些结果,并结合自身的评分体系对 DNS 服务器进行评分,同时使用 GEOCODE 分类,最终生成结果 json 文件。最后通过 Web 前端读取结果,并按照评分高低进行可视化展示。

不过,这个作品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关于评分算法与网络性能相关的问题。作为核心的压力测试工具`dnspyre`,其本身无法规避网络性能问题。您在评分算法中设置的`LatencyRangeMax`、`LatencyRangeMin`、`LatencyFullMarkPoint`这三个算子都和网络延时密切相关。这就导致了按照您的算法,像 1.1.1.1 这样的 DNS 服务器得分远低于 223.5.5.5 ,但这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其次,使用`dnspyre`对公共 DNS 进行高频查询存在问题。暂且不考虑这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这种高频查询会浪费公共资源。而且当单 IP 高频次查询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触发 DNS 服务商的防火墙,这会进一步影响评分算法的结果。

再者,您的评分算法只考虑了`errorRate`,却没有考虑解析结果的准确性,也没有考虑诸如 DNS 劫持等情况。我们都知道,在国内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查询 Google 、Facebook 等域名时,即使局域网内配置了旁路由进行 IP 分流/cache ,RTT 几乎都是 1ms ,但这显然不符合真实的网络解析情况。

最后,在对 DNS 服务器地址使用`net.LookupIP(server)`进行解析并返回 geo code 进行分类时也有问题。因为`net.LookupIP`本身会依赖系统的 resolver 进行解析,也就是会依赖系统默认的 DNS 。然而很多公共 DNS 是在多国部署的,这样做会导致地区分类不准确。

总结来说,您的`dns-bechmark`作品有其亮点。您精心收集了全球很多 DNS 服务器,并利用`dnspyre`进行压力测试,最后将结果汇聚并进行了可视化展示,界面还算美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本地优选服务器提供参考。但需要注意的是,如前文所述,影响评分结果的主要因素是网络延时,所以这个结果只能体现本地到“世界 DNS”的性能,仅对本地网络有参考价值,缺乏分享和对比价值。毕竟,通常情况下速度最快的 DNS 往往是本地宽带运营商提供的。此外,您的评分只考虑了 QPS 、延时、错误率等指标,没有对解析结果、应用层 RTT 等结果进行校验,这就可能导致得分最高的 DNS 服务器未必能提供最好的解析结果。还有一点,鉴于您的作品并非 100%原创,尤其是核心的`bechmark`程序`dnspyre`,希望您能在 README 文件中对`dnspyre`进行相关引用并致谢,这符合开源社区的礼仪规范。

--- 感谢豆包对人类回复进行了润色 ---
2024-11-13 10:03:06 +08:00
回复了 bigtear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DNS 测试工具 - 测一下全世界的服务器以可视化展示数据
@bigtear 专不专业不是您自认的,V2 都是行内人士懂的人一眼便知道你作品的问题所在。如果连数据都是错的,一切的什么可视化、评价体系就是 s 上雕花,毫无价值。
2024-11-11 16:32:27 +08:00
回复了 bigtear 创建的主题 宽带症候群 DNS 测试工具 - 测一下全世界的服务器以可视化展示数据
@bigtear dns-jumper 这种表格有数字还能排序的形式还不够直观 ☺️ 最关键的问题我因为说了,你的单一网络本身就是最大的瓶颈,响应速度几乎就是你的网络延迟。 加上 dns 服务器普遍都会存在防火墙,类似 223.5.5.5 还有每日,每小时限速测率,还没有考虑 isp 对 53 等端口的特殊关照,所以说您做这个小工具也就是有个图表能看看而已,意义其实并不大,放到任意用户的手里结果都会不一样的。但是作为练手的作品,我是非常肯定您的想法和动手能力的,起码东西做出来了。
2024-11-11 12:33:50 +08:00
回复了 doghappy 创建的主题 Android 小米手机无法通过 hostname 访问局域网设备
@ysxb1145 哥们我那里黑了,我只是说兜底。另外,国行手机你弄两个外网的 dns 你觉得这合理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 33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Solana   ·   265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36ms · UTC 09:41 · PVG 17:41 · LAX 01:41 · JFK 04:4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