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v ] Go 语言优雅处理 TCP 粘包

2019-11-01 09:24:26 +08:00
 xuxu555

https://github.com/Allenxuxu/gev

gev 是一个轻量、快速的基于 Reactor 模式的非阻塞 TCP 网络库,支持自定义协议,轻松快速搭建高性能服务器。

TCP 为什么会粘包

TCP 本身就是面向流的协议,就是一串没有界限的数据。所以本质上来说 TCP 粘包是一个伪命题。

TCP 底层并不关心上层业务数据,会套接字缓冲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包的划分,一个完整的业务数据可能会被拆分成多次进行发送,也可能会将多个小的业务数据封装成一个大的数据包发送( Nagle 算法)。

gev 如何优雅处理

gev 通过回调函数 OnMessage 通知用户数据到来,回调函数中会将用户数据缓冲区( ringbuffer )通过参数传递过来。

用户通过对 ringbuffer 操作,来进行数据解包,获取到完整用户数据后再进行业务操作。这样又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会让业务操作和自定义协议解析代码堆在一起。

所以,最近对 gev 进行了一次较大改动,主要是为了能够以插件的形式支持各种自定义的数据协议,让使用者可以便捷处理 TCP 粘包问题,专注于业务逻辑。

做法如下,定义一个接口 Protocol

// Protocol 自定义协议编解码接口
type Protocol interface {
	UnPacket(c *Connection, buffer *ringbuffer.RingBuffer) (interface{}, []byte)
	Packet(c *Connection, data []byte) []byte
}

用户只需实现这个接口,并注册到 server 中,当客户端数据到来时,gev 会首先调用 UnPacket 方法,如果缓冲区中的数据足够组成一帧,则将数据解包,并返回真正的用户数据,然后在回调 OnMessage 函数并将数据通过参数传递。

下面,我们实现一个简单的自定义协议插件,来启动一个 Server:

| 数据长度 n |  payload |
|  4 字节    |  n 字节   |
// protocol.go
package main

import (
	"encoding/binary"
	"github.com/Allenxuxu/gev/connection"
	"github.com/Allenxuxu/ringbuffer"
	"github.com/gobwas/pool/pbytes"
)

const exampleHeaderLen = 4

type ExampleProtocol struct{}

func (d *ExampleProtocol) UnPacket(c *connection.Connection, buffer *ringbuffer.RingBuffer) (interface{}, []byte) {
	if buffer.VirtualLength() > exampleHeaderLen {
		buf := pbytes.GetLen(exampleHeaderLen)
		defer pbytes.Put(buf)
		_, _ = buffer.VirtualRead(buf)
		dataLen := binary.BigEndian.Uint32(buf)

		if buffer.VirtualLength() >= int(dataLen) {
			ret := make([]byte, dataLen)
			_, _ = buffer.VirtualRead(ret)

			buffer.VirtualFlush()
			return nil, ret
		} else {
			buffer.VirtualRevert()
		}
	}
	return nil, nil
}

func (d *ExampleProtocol) Packet(c *connection.Connection, data []byte) []byte {
	dataLen := len(data)
	ret := make([]byte, exampleHeaderLen+dataLen)
	binary.BigEndian.PutUint32(ret, uint32(dataLen))
	copy(ret[4:], data)
	return ret
}
// server.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lag"
	"log"
	"strconv"

	"github.com/Allenxuxu/gev"
	"github.com/Allenxuxu/gev/connection"
)

type example struct{}

func (s *example) OnConnect(c *connection.Connection) {
	log.Println(" OnConnect: ", c.PeerAddr())
}
func (s *example) OnMessage(c *connection.Connection, ctx interface{}, data []byte) (out []byte) {
	log.Println("OnMessage:", data)
	out = data
	return
}

func (s *example) OnClose(c *connection.Connection) {
	log.Println("OnClose")
}

func main() {
	handler := new(example)
	var port int
	var loops int

	flag.IntVar(&port, "port", 1833, "server port")
	flag.IntVar(&loops, "loops", -1, "num loops")
	flag.Parse()

	s, err := gev.NewServer(handler,
		gev.Address(":"+strconv.Itoa(port)),
		gev.NumLoops(loops),
		gev.Protocol(&ExampleProtocol{}))
	if err != nil {
		panic(err)
	}

	log.Println("server start")
	s.Start()
}

完整代码地址

当回调 OnMessage 函数的时候,会通过参数传递已经拆好包的用户数据。

当我们需要使用其他协议时,仅仅需要实现一个 Protocol 插件,然后只要 gev.NewServer 时指定即可:

gev.NewServer(handler, gev.NumLoops(2), gev.Protocol(&XXXProtocol{}))

基于 Protocol Plugins 模式为 gev 实现 WebSocket 插件

得益于 Protocol Plugins 模式的引进,我可以将 WebSocket 的实现做成一个插件( WebSocket 协议构建在 TCP 之上),独立于 gev 之外。

package websocket

import (
	"log"

	"github.com/Allenxuxu/gev/connection"
	"github.com/Allenxuxu/gev/plugins/websocket/ws"
	"github.com/Allenxuxu/ringbuffer"
)

// Protocol websocket
type Protocol struct {
	upgrade *ws.Upgrader
}

// New 创建 websocket Protocol
func New(u *ws.Upgrader) *Protocol {
	return &Protocol{upgrade: u}
}

// UnPacket 解析 websocket 协议,返回 header,payload
func (p *Protocol) UnPacket(c *connection.Connection, buffer *ringbuffer.RingBuffer) (ctx interface{}, out []byte) {
	upgraded := c.Context()
	if upgraded == nil {
		var err error
		out, _, err = p.upgrade.Upgrade(buffer)
		if err != nil {
			log.Println("Websocket Upgrade :", err)
			return
		}
		c.SetContext(true)
	} else {
		header, err := ws.VirtualReadHeader(buffer)
		if err != nil {
			log.Println(err)
			return
		}
		if buffer.VirtualLength() >= int(header.Length) {
			buffer.VirtualFlush()

			payload := make([]byte, int(header.Length))
			_, _ = buffer.Read(payload)

			if header.Masked {
				ws.Cipher(payload, header.Mask, 0)
			}

			ctx = &header
			out = payload
		} else {
			buffer.VirtualRevert()
		}
	}
	return
}

// Packet 直接返回
func (p *Protocol) Packet(c *connection.Connection, data []byte) []byte {
	return data
}

具体的实现,可以到仓库的 plugins/websocket 查看。

相关文章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Allenxuxu/gev

706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创造
64 条回复
azh7138m
2019-11-01 11:46:55 +08:00
所以本质上来说 TCP 粘包是一个伪命题

画重点,考试要考
你这个标题也不加个狗头(
xuxu555
2019-11-01 11:48:19 +08:00
@azh7138m 没加狗头保命,所以被锤了。。
hpeng
2019-11-01 11:48:45 +08:00
@xuxu555 实际是不是就是缓冲区流处理问题?
ipwx
2019-11-01 11:49:48 +08:00
@hpeng 和你的算法逻辑、TCP 打开关闭…… 什么的都没有关系。

这是 IP 协议甚至更底层(物理层)的本质属性。物理信道的 MTU 不一定相同,任何上面传输的数据包随时可能面临拆散重组,以及丢包。UDP 协议没有处理任何这种情况,一旦拆散重组和丢包发生,应用程序就可能收不到原始形态的包。TCP 协议干脆丢弃了包的概念,只是保证字节流按照原本发送的顺序到达。这已经是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了,比如发送窗口的管理、拥塞控制协议等等。

建议看一下网络原理: https://www.amazon.com/Computer-Networks-Andrew-S-Tanenbaum-ebook/dp/B006Y1BKGC
xuxu555
2019-11-01 11:54:51 +08:00
@ipwx
> 其实不仅是 expect_length,还有 expect_delimeter,比如读取直到遇见 \r\n (方便解析 HTTP Header )

这种感觉 ringbuffer 里做更合适。
hpeng
2019-11-01 11:55:15 +08:00
@ipwx 明白了。谢谢大佬
ipwx
2019-11-01 12:03:13 +08:00
@xuxu555 没听说过这问题还有专门的名字……
passerbytiny
2019-11-01 12:04:42 +08:00
Netty 更精确的将其定义为“FrameDecode”,可勉强称之为分帧解帧技术。然而毕竟是从分包粘包走过来的,一不小心就说出来了,然后瞬间被喷。
sgissb1
2019-11-01 12:09:59 +08:00
在某公司的面试时,被一个小兄弟问了一句:“tcp 粘包如何处理?”
在面试中,小兄弟一路各种自行,当我一句话怼过去:“是没有 tcp 粘包一说,说法不准确”时,小兄弟怒了。我就笑了。

做技术吧,不怕干不了活,就怕造词能力过强。协议制定是基本的网络通讯中的应该考虑的问题,兄弟别这样。
cloudzhou
2019-11-01 12:10:13 +08:00
同步和异步的代码都写过,甚至自行写过 websocket 的解析。

但是,从技术上,我依然无法理解实现 Go 很多类 netty 框架的意义。
Go 可以说费了很大努力,将异步代码,以同步的代码给你实现,比如 ReadFull(r Reader, buf []byte),直到读完才返回 /或者遇到错误,
这样不管是处理网络流,还是代码,都很清晰,你不需要引入一个状态机来维护。

在 Go 里面处理网络流,一般就是一个 Goroutine 处理一个 Connection,解析协议,处理,协议写返回,同步情况下非常清晰。

但是异步化,代码理解程度,都将上升,从代码可维护成本来说,是不利的。
只有一点值得妥协,那就是确实证明了性能的提升,达到一个跨越级别。
judeng
2019-11-01 14:18:25 +08:00
讨论的这么热烈,谁来给小白科普下啥叫粘包。。。
araaaa
2019-11-01 14:28:49 +08:00
@judeng 上层对数据流拆分,拆封成对应协议的数据包
cubecube
2019-11-01 14:49:03 +08:00
不管怎么说,都不存在粘包一说,只能说上层协议解析有问题
hekunhotmail
2019-11-01 14:51:37 +08:00
粘个屁, 包头长度,包体长度,你都能拿到,还粘个屁, 自己 recv 度固定长度就好了
ahsjs
2019-11-01 15:17:20 +08:00
@hekunhotmail 哈哈,暴躁老哥
xuxu555
2019-11-01 15:19:44 +08:00
@cloudzhou 我同意你的观点,gev 也就是为了一些特殊场景而做的。
xuxu555
2019-11-01 15:27:05 +08:00
@sgissb1 其实你心里也明白,他说的“粘包”是指什么意思。没必要因为一个词立马抬高自己,贬低他人。
zckevin
2019-11-01 15:30:34 +08:00
和粘包无关啊,主要是看到这种大包大揽的侵入式 framework 方案就会有点犹豫...
xuxu555
2019-11-01 15:31:17 +08:00
@cubecube 这里所谓的"粘包",确实就是 协议拆解包的意思。
xuxu555
2019-11-01 15:33:51 +08:00
@zckevin 并非框架啊,只是一个 库,可以说尽可能简洁了,去掉了好多可有可无的功能。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15096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