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在 V 站潜水,现在有困扰希望求助 V 友们。(也是看了隔壁帖子有感而发)
我们夫妻两人都是国内基础教育的受益者。因为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一直都是国内高质量(重视思辨、重视个人兴趣发展)的教育。本科也都在比较好的学校,对本科教育的体感也非常好。所以对国内基础教育的质量有好感。
刚刚生了孩子,男方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
工作情况:男女双方都在旧金山湾区的 IT 公司上班,均有绿卡,两个人税后年收入都在 300w+人民币。
财务情况:小家庭总资产(扣除房贷后) 3000w+人民币。女方父母在上海有一套房闲置,如果真的回国房子应该不是障碍。
家庭开销:一年房贷、回国探亲、旅行等加起来大约 50–60w 。因为刚开始养娃,年开销未知。
问题是:
女方的想法: 现在工作很开心,回国不一定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对国内的工作环境有疑虑(尤其是对女性的友好程度)。
男方的想法: 再干几年回国直接躺平,只要不乱造大概率能财富自由。所以工作问题不需要担心,为了孩子(和美食)应该回国。
希望 V 友们帮忙评估:
抱歉占用 V 友们时间了,有任何信息都非常感谢!
![]() |
101
Pig930 18 小时 0 分钟前 ![]() 其他问题发言权不大,但是对于「本科也都在比较好的学校,对本科教育的体感也非常好。所以对国内基础教育的质量有好感。」这一句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先叠个甲,个人中九本华五硕,自认为也属于「比较好」范围内的学校。先说结论,就个人就读的这两所学校而言,本科生教育已经完全坍塌,至于所谓「培养」则更是无从谈起。
具体来讲,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相比您就读的时代,现在的本科阶段的学习氛围以及学生承受的压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恶性内卷已经从个例发展到了集体,一个学生如果想要保研,那么 ta 一年级需要保持前 20%的 GPA ,在一年级结束的暑假联系导师提前进入实验室「打工」或着手准备竞赛(数模、ICPC 、电赛等等);二年级需要在竞赛/科研上取得相当的成果,与此同时继续保持前 20%的 GPA ;三年级如果走科研路线那么至少要有一篇文章在投,如果走竞赛路线那么必须要有一个有含金量的奖项;三年级的春季学期就要开始着手套瓷/进组,四年级秋季学期完成保研。以上我说的这些还只是「稳妥获得本校推免资格」的路径,如果希望保研到外校甚至申请海外 PHD ,那么需要的努力只会更多。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前 20%的 GPA 」是一件需要付出相当努力的事情。就本人两段学习经历中所了解的情况,这基本意味着均分需要达到 90-93 分(本人本科毕业均分 80 整,排在专业倒数 10%)。选择直接就业所面临的压力则与之相当。最重点的是,这种内卷的压力并不会随着「我不保研/不进大厂不就得了」而消失,在现今国内基础教育培养出的做题思维下已经没有人能做到「过一个自由、快乐的大学生活」。而高中阶段广为传颂的「上了大学就自由了」与现实情况的对比则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讲一个身边统计学的例子,本硕两个阶段所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全年几乎无一例外是预约爆满的,学生的心理压力在不发生自杀等等影响学校舆论的情况下是无人在意的,当然就算本科学校每一年都有极端事件发生,学生的心理状况还是无人在意。这其实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现状:本科生教育质量高低和学校发展利益无关。 与此同时,本科的授课质量大面积的塌方。除了类似于高等数学一类的基础通识课程还有部分保持着一个基本的质量,专业类课程几乎全面处于「上课浪费时间」的水平,上课无人听讲,老师念 ppt 学生拍 ppt 。更不用说所谓「前沿性」,如果您本科时有用 ppt 教学的老师,那么大概率他现在还在用和您一样的 ppt 。课程内容几无更新,课上甚至还在使用 VC6.0 ,每一个学生都知道上课没有意义,但是都会为了 5 分的加分而交出 100+页的二叉树实验报告。教学评估会考察手写代码有没有缩进、实验报告有没有按时提交、考试成绩有没有达到相应的分数,但是不会考察学生是否真的学懂了这门课的知识。当然学不懂似乎也无所谓,因为无人在意学生到底有没有学懂。 抛开以上的种种,还有一个经常被人所忽视的就是学校的行政管理,即「如何对待学生」。在您的时代可能很难想象一个上海的顶级大学要求学生参加晚自习,但是这是 2025 年的现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过去不是问题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了问题。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国内互联网搜索「吉林大学」+「空调」关键词,一所 985 大学在 2025 年没有空调,这样的事情并不能用「学校缺钱」的逻辑搪塞过去,或者也可以,学校缺「用在本科生身上的钱」。部分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对于学生的态度更像是「管住」而不是「管理」,学生的诉求长期处于被漠视的地位。再举一个个例,在本人本科的学校发生过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学校翻新了一栋宿舍,本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学校在进行了一周的宿舍内空气治理后就要求学生搬入,学生搬入后自己测试发现甲醛超标,最后不了了之。高校本应该承担的部分对于学生的「服务」职能在巨大的地位不对等下完全消弭了。 在其他的问题上没什么发言权,但是分享一些我的体验与看法。 |
![]() |
102
douyacai911 17 小时 52 分钟前 ![]() 我何德何能,给 600W 年薪家庭提建议
LZ 还是回国待俩月感受感受吧 |
103
xychang OP @BeforeTooLate #35
卷不动卷不动,要是必须卷的话就不回来了 @huaweii #47 感谢信息,我们会深入研究的!能避免一次试错是最好的,毕竟小学一直换地方对娃的成长也不好。 @niboy #48 > 家长的作用最大(规划和陪娃养成习惯),是优秀的娃造就名校,而不是名校培养了娃。 很中肯,看来养娃这事,还得是家长用心。期待有一个好环境就搞定一切太天真了。 > 美国难道经常有种族歧视和涉黄话题? 之前在国内大厂的美国分部碰到过同事说在深圳的“体验” > 我娃的小学同学小学三年级去了硅谷,人很聪明的,六年后聚会(今年暑假给老二回国上上海户口),说已经不再鸡血数理化,我看发的朋友圈一直在打网球,还经常拿奖,高中应该上了好的公立高中。 > 家长在美国生了老二,现在幼儿园,就是在家里带饭去,娃也喜欢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帮着热饭。 这样听着也挺好,不知道这个小朋友小学是在哪里读的。 @zhengluqing13 #58 确实,还是要自己多出力 @loryyang #65 > 千万不要觉得:我不鸡娃,娃可以健康快乐成长。反正我们家境还可以,他大了也可以有很好的生活。你不鸡至少也要给他安排一个专长。让他不断付出,在学习磨练中成长,痛苦是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 感谢,这提点确实太重要了。 @snitfk #66 回国纯玩的体验和真的让娃上学还是很不一样的。身边朋友的娃大多还没开始上学,确实信息源有点少了。 @daodao #71 > 我的教育理念是家长必须要有完整的教育规划路径,在什么年纪必须完成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早就回归家庭了,家长不上心也是白费 感谢详细的分析和分享,看来最终还是小家庭的环境更重要。 @kuhung #75 男方的想法也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成才”,但是还是希望能兜住底(可能是在美国看了太多数学稀烂的人)。 @uberarctic #77 之前沉迷过 nga ,花了大功夫戒了,不想刷了。 @king14 #79 感谢提供信息,确实可以深入研究一下,之前几次去的体验都很好(除了热) @Julaoshi #81 有在考虑,主要是希望把可能的选项都了解一下 @oIMOo #85 > 我们继续在国外,偶尔回去看孩子一下,假期接出来。 我们这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倒是时髦值拉满,这个方案的难点主要是女方不想长期离开孩子生活 > 我和太太的观点里,真正的快乐教育是: > 孩子想学象棋学象棋,想学编程学编程,想学马术学马术,父母都要都能力和情绪支持,长大以后有能力去做孩子想做的事情。 > 而不是孩子想玩就让它去玩,以后想干什么都没有能力只能空想。 同意,完全没有努力的人生也会缺少成就感。我们不想鸡娃只是觉得大家都往世俗意义的成功上卷太限制了。在能吃饱穿暖的前提下,找到自己的乐趣是最好的。 |
104
xychang OP @zealotxxxx #87
感谢信息,看起来国内的职场环境比想象中友善一些,我也是刻板映像了。 |
105
xychang OP ![]() @levelworm #94
其实精力还挺富裕的,我们都不爱晚上/周末加班,看来带娃还是得自己多上上 @newtype0092 #100 这是一个好问题,可能有时人的性格就是不随收入而改变吧。喜欢比价已经刻在性格里了,但是真的需要花的钱也是会花的。 |
106
xychang OP @Pig930
非常感谢这么用心的回复! 从你的描述来看确实太不一样了,我们当初是真真实实过了「一个自由、快乐的大学生活」。 念 PPT 的老师是极少数,大部分课程的教授都对自己的教的内容有一种自豪感(哪怕是思政课也脱离教材讲得飞起)。 大学要求学生参加晚自习也太神奇了,我中学都没有这种经历。搜了一下,是说上海理工吗?好像是 2013 年开始的?真神奇。 确实听学妹说过现在申请海外 PhD 的标准变卷了,但我还以为是因为教授们发论文的能力提升+论文录用量变大。 虽然说大学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还早,但确实让我长见识了。 |
![]() |
107
levelworm 14 小时 29 分钟前 via iPhone
@xychang #105
真心羡慕,牛人果然哪里都强大。不过带娃比较消耗精力,你们可以过两三年看一看,毕竟我觉得现在晚上真的困得不行,有时候儿子九点睡下了我也就睡了,这还是有些健身。不过个人情况不同,我感觉你们属于精力充沛的,会好很多。但是不管怎么说,带娃是个巨大的 rebuff 。 教育最好是自己上,但是看娃。你可以看看你们俩的脾气,小时候有没有很难带的时候?有的话就要注意了,比如说我俩小时后都很倔强,儿子集中了我俩的缺点,所以自己带着教育其实是事半功倍。但是我儿子在外面就很好,所以我打算把这块外包出去,找个机构教他法语和数学,我就带着他找找兴趣就行了。 |
![]() |
108
BRKA 12 小时 20 分钟前 ![]() LZ 属于应回尽回人群
|
109
pixielark 9 小时 54 分钟前 via Android
我觉得 lz 来这个论坛问这个问题毫无意义,这个论坛上大部分都是所谓的支黑反贼,和红迪上的人本质无区别
我知道 lz 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我能高告诉 lz 的就是我 15 岁出国到北美,从高中往后都在这边接受的教育,也在美国大厂搬砖。至少我和我的老婆一致不同意我们的小孩在这边接受基础教育,考虑都不考虑的那种。我们的目标就是现在在这边攒钱,小孩儿小学后就回国给他用旅行证落户上学,我们自己会寻找出路。这边的至少一半的高中生 20-16 不用计算器都算不明白更别提开根号了,如果自己的小孩儿是个学渣那再考虑出来做个废物,如果到时候这边还没彻底烂掉的话 至于这个版块喜欢自己的子女接受快乐教育的,我建议尽早送出国,真心的。这样我的子女以后竞争压力少了很多,本身 ai 以后可能替代大量底层劳动力,到时候快乐的小孩一定能继续快乐下去 |
![]() |
110
uberarctic 7 小时 28 分钟前
@xychang #103 我说的隔壁不是屎黄色 app ,我说的美卡论坛
|
111
kuhung 7 小时 13 分钟前
建议国内的国际学校或者衡水模式做出海(
|
112
jiminjohn0402 6 小时 57 分钟前
既然国内教育这么好?为什么还出国?自相矛盾?难道在美国享受不了特权,所以想回来?
|
113
digitalnomad222 6 小时 45 分钟前 via Android
要回来的要回来的
|
114
guotie 6 小时 33 分钟前
赶紧回来
|
115
MarioBros 6 小时 12 分钟前 via Android
回来接受洗脑教育吗?
|
![]() |
116
labubu 6 小时 10 分钟前
经典安卓思维
|
![]() |
117
Shanky 5 小时 59 分钟前
在这里问可能没用,
本站绝大多数用户都是从小镇做题家灭人欲卷到计算机出来做程序员, 初高中埋头刷题,对女生喜欢黄毛咬牙切齿,认为成绩越好女生越喜欢,发现喜欢的女生跟了黄毛的时候夜里偷偷流泪 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努力,国内都是洗脑无用的教育,国外才是自由又开放的素质教育,都是老⏰的教育毁了自己🐶 |
![]() |
118
MCVector 3 小时 57 分钟前
|
119
laonger 3 小时 49 分钟前
双方均有绿卡,孩子在国外出生。我认为你应该先确定一件事情,回归到上海孩子的身份是否会是上学的障碍,因为据我所知你们现在这个情况,孩子不能在中国入籍( 18 岁的时候会有一次选择机会)
|